东西问·中外对话丨地缘动荡持续,“和”文化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?******
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:地缘动荡持续,“和”文化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?
中新社记者 曾鼐
近来,国际局势复杂动荡,大国之争加剧政治对抗,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正面临“零和博弈”的严峻挑战。
早在2000多年前,中国古代先贤便提出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”。著名思想家孔子所言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,让“和而不同”的哲学思想成为极具活力的中华文化精髓。国与国之间,文明与文明之间,中国的“和”文化,既彰显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大儒情怀,又带来跨越历史长河的时代启示。
以儒家为代表的东方智慧,能为消弭纷争提供何种方案?“王道”和“霸道”之辩尚存,多元文明如何在“和而不同”中共存共荣?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、国际知名汉学家、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安乐哲近日做客中新社“东西问·中外对话”,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、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田辰山展开对话。
视频:【东西问·中外对话】专家:当今世界仍需要了解儒学来源:中国新闻网
对话实录摘编如下:
中新社记者:中国“和”文化该如何翻译和理解?与西方“一多二元”有何本质区别?
安乐哲:中国“和”的概念,不能直译为英文“harmony”,而应翻译为“achieve harmony”,体现一种过程感。中国文化的“和”是一个整体概念,包括理性、美学等。要理解“和”文化,必须要站在中国的“一多不分”的文化语义环境。所谓“一”与“多”,是不能分隔的相互关系,即单子个体的特殊性,与它所在多样性的环境,形成共生共存的状态;这是一种在紧张关系的状态中,也能产生和谐的自然动态。而西方文化,是一种“一多二元”的价值观和叙事体系。“一多二元”意味一切事物都是二元对立的,都是单子个体,状态是各自独立、有矛盾冲突。
“和”可理解为一种优化共生体系(optimizing symbiosis)。中国人爱用“家庭”做文化比喻,因为家庭是优化共生体系的一种方法。为了家庭,你可以做任何事,家庭也能成就每个人,家人一定要彼此扶持。可以说,中国的文化将家庭放到了最高价值层面,这一点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。所以,中国文化不是追求统治世界,而强调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存。
视频:【东西问·中外对话】安乐哲:“和而不同”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唯一路径来源:中国新闻网
田辰山:“和而不同”不是简单的多元性。以乐曲举例,音符是不同的,但不同音符只有在合奏中才彰显独特性,也正因音素的特色,才产生真正的“和”。“和而不同”不是各唱各调,而是“和”在一支美好的乐曲中。通俗而言,“和”不是简单的“你是你,我是我,咱们在一起”,而是无论你多么与众不同,都能在“一多不分”的“生生”的意义上获得“和”。
“和”文化是知不同以求和,是一种“求和”的君子文化,而不是求“同”的小人文化。君子“和而不同”,是君子不在乎“同”与“不同”。“和”意味着关系和事物的内在联系,与西方“一多二元”文化形成鲜明对比。
资料图:2022年6月26日,观众在南京博物院参观“晋国”特展。图为展出的夔龙纹编钟吸引观众的目光。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中新社记者:当下,世界范围内冲突持续,东西方对战争也有不同理解。例如《孙子兵法》提出“慎战”的思想,而《战争论》等西方著作,更强调如何摧毁敌军。中国与西方,对待战争与和平有何差别?
安乐哲:西方的战争观将胜利作为唯一目标,打仗是追求名誉和荣光。而中国讲究“文武”,战争目标不是胜利,而是“义”,是仁义的“义”;“义”也是优化共生体系的一个目标。“义”既指道德,也指意义。如果要追求最有意义、最道德的生活,应该完全依靠“文”,但当不得已的情况发生时,又必须得用“武”,这是中国文化对“打仗”的一种态度。就像《孙子兵法》中所表达的精神,“用兵”是决定生死命运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,但凡有一丝可能不打仗,就不要出兵。
田辰山:西方对战争的概念,基于“有限游戏”“零和游戏”,强调“赢了后通吃”,战争(的目的)在于夺取霸权、主宰世界,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;西方文化中的“和平”,就是“我征服你、你臣服于我”,没有正义、不正义之分。
中国对战争的观念,与西方有本质不同。汉字“武”字,本身就是“止戈”的意思,这正是中国文化特有的。中国对战争(的观念)是一种“仁义”思想的延伸,即“打仗必须出师有名”,要为了仁义。中国围棋最能表达这种思想,即尽可能避免、减少双方的损失和伤亡。《孟子》对此也有充分阐释,不是要把对方置于死地,控制住即可。所以中国的战争思想,是以仁义和人民的支持作为最大力量,而非唯武器论。
图为少林寺藏经阁藏古棋谱《残局类选》。韩章云 摄中新社记者:孙中山先生做东西文明比较时,曾提出“王道主义”“霸道主义”。如今该如何理解“王道”和“霸道”之辩?
安乐哲:美国历史学教授詹姆士·汉金斯(James Hankins)在《道德政治》(Virtue Politics)一书中提出,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(的成就),跟政治制度的关系很小,最重要的是与领导的教育水平和道德有关。“王道”反映的是,领导阶层如何通过教育,提升自己的认知和道德,心胸宽广、有很强的包容精神;同时建立一个有益的制度体系。“王道”强调整体性。
田辰山:孙中山当时说的“王道主义”和“霸道主义”在今天仍然切中要害、十分有意义,今天的“霸道主义”仍然是孙中山那个时代的“霸道主义”,本质没有变。
什么是“霸道主义”?是一种存在于思想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。“霸道主义”不讲仁义,只讲谁有更大实力,靠力量争夺利益。
什么是“王道主义”?“王道”是仁政、民本政治,不是单纯讲武力。“仁义之道”致力于维护百姓利益,要得民心。现在的“王道”,就是社会主义,讲“和合”文化,讲“公”字,社会主义讲的是人民的政治。
视频:【东西问·中外对话】田辰山:要警惕当今“霸道主义”依然横行来源:中国新闻网
中新社记者:“仁义”与“和”文化对全球合作有何时代意义?
安乐哲:现在世界最大的问题是分散了。谈到“一多不分”,我们有“多”,但目前缺“一”,这个“一”能从哪里来?中国的历史可以给世界启发。中国的“和”文化、家庭观念,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,要让全球更多了解“和”的概念,这是全球发展的未来。
当下,世界面临诸多共同挑战,例如疫情、气候变暖、恐怖主义等。很多事中国没办法自己解决,美国也没办法,只有合作才能找到方法,“和而不同”是解决当今全球问题的唯一路径。除了打造“共同体”以外,我们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呢?
田辰山:从“和而不同”的文化提出来的中国方案,方向是对的,符合世界人类共生的一种哲学追求,全世界应该走“和而不同”的道路,而不是打起来没完。“和”是有前提的,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面上才能实现,“一带一路”是一种实践方式。这是对“零和游戏”的世界规则的一种转折性的运作。反对者和破坏者会很多,阻力会很大,但要有信心,保持理智思考,具体问题具体对待。
解决世界问题,现在光讲“你输我赢”这样的“有限游戏”,是不行的,要回到“无限游戏”上来,只有讲共赢才行。儒学正是提供了共赢思路的文化。(完)
我们算了下,《狂飙》竟然怒刷了120条热搜****** 中新网2月2日电 2023开年爆款剧《狂飙》2月1日晚迎来大结局。不过,《狂飙》的热度并没因剧情的终结就此打住,反而在剧集落幕24小时后依旧霸榜热搜。 截至2日10时30分,话题#狂飙#依旧排在实况热聊榜首位,受到广泛讨论。社交媒体热搜榜上前50的话题中,有超过三成的在榜词条都与其有关,如#张颂文 我永远难忘这个春节# #安欣再送饺子 高启强再举杯# #安长林 好人# #狂飙全员发博告别角色#等话题都轮番占据高位。 主演张颂文在大结局播出后,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出的感慨小作文,互动数已突破100万。文娱榜上,前三位的热搜词条都被《狂飙》相关话题占据。 此前《狂飙》热播期间,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就曾发文感叹:“看完狂飙之前不看微博了,热搜怎么老剧透啊?”可见《狂飙》相关内容在热搜榜单上出现的频率,在剧集完结之后,网友对其“大事小情”的关注、讨论和“剧透”更是达到了高潮。 据统计,目前直接以“狂飙”为关键字的热搜词条已达18条。以剧中主要角色为关键词,已有与“安欣”相关的热搜22条,以“高启强”为关键字的热搜词条16条,与“陈书婷”“大嫂”“李响”“高启盛”“高启兰”“安长林”等角色相关的热搜话题超过60条。 加上小编写稿时仍然像“打地鼠”般不时冒头的新热搜,不完全统计——一共超过了120条! 其中,从与剧情相关的#狂飙大结局预告# #狂飙全员be# #安欣再送饺子 高启强再举杯# #安欣和高启强说了同一句谎话#到分析讨论剧情的#狂飙最大保护伞# #高启强有多恨高晓晨#,从#狂飙口型对不上# #狂飙导演回应吃肠粉不加酱油#等镜头细节,再到#狂飙大结局后的第一天# #狂飙的艺术总监是张译# #狂飙张彪演员真当过警察#等戏外话题,与剧集相关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引起一波热议。 不仅如此,在网友火眼金睛的“深挖”下,也有话题逐渐“失控”,包括由网图演变产生的话题#安欣准备卧底当大嫂#,到关注“大嫂”造型的#高叶陈书婷妆教# 甚至陈书婷口红、陈书婷穿搭等话题热度都居高不下,“狂飙”话题逐渐破圈。 《狂飙》为什么会在社交媒体平台如此炸裂?一直将这部剧从头追到尾的刘小姐的分析,或许具有很强的代表性:《狂飙》剧情硬核,节奏鲜明,角色鲜活,演员给力。从开播我就在跟这部剧,因为过年停更那几天,整个人都觉得空荡荡的,满脑子都在想“强哥如何做大做强”。 目前,仍有如#张颂文已经有站姐了# #高叶拍狂飙整整痛苦了两三个月# 等新热搜词条不断涌现。以至于网友感叹:“《狂飙》大结局后的第一天,后劲真的太大了!”
|